半岛体育,半岛体育官方网站,半岛体育APP下载【编者按】9月24日,半岛都市报以《崂山秋茶采摘正当时!科技小院“营养餐”助力茶叶提质增效》为题,报道了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崂山科技小院以科技之力,大幅提升了崂山秋茶的产量和品质。
秋分时节,天高气爽。在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层层梯田上,连绵的茶树依旧绿意盎然。9月22日,十多名采茶工手指翻飞,争分夺秒地采摘着肥嫩的秋茶芽尖,一派繁忙景象。在这丰收画卷的背后,一股来自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崂山茶科技小院的科技力量,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古老茶园的滋养方式——通过精准的测土配方,为崂山茶量身定制水肥一体化“营养餐”,显著提升了秋茶的产量与品质。
青岛农业大学教授、山东崂山茶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宋祥云(左)带着研究生在田间采样。
“今年的秋茶长势良好,叶片厚实,香气物质积累丰富。这得益于我们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为茶树提供的‘营养餐’,使得产量稳步提升。”青岛农业大学教授、山东崂山茶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宋祥云站在茶园中,看着长势喜人的茶树介绍道。就在采茶工忙碌的同时,他正带领研究生们观察茶叶生长状况,并进行土壤与植株样本的采集。
这份独特的“营养餐”,源于对崂山茶园土壤及环境的精准“诊断”。今年7月至8月,山东崂山茶科技小院联合相关部门,对崂山区五个街道的茶园进行了大规模土壤“体检”,共设置209个采样点,采集分析418份土壤样本,检测指标超过1.1万项次。“就像医生看病要先化验一样,我们通过全面分析土壤的pH值、有机质、氮磷钾含量等27项指标,彻底摸清了崂山茶园的‘家底’。”宋祥云解释说。
基于详实的检测数据,科技小院开出了精准的“药方”:推广长期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,增加施肥深度,并在配方中针对性调整氮、钾肥比例,补充硼等微量元素。随后,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,将这份为崂山茶特制的“营养液”精准、均匀地输送到每一棵茶树的根部。
在茶园里实现精准施肥的关键,是一套套水肥一体化设施。宋祥云教授和研究生们仔细检查了这些设施的运行状况。“传统的大水漫灌和撒施化肥,不仅浪费水肥,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和面源污染。”宋祥云说,“而水肥一体化技术,就像为茶树打‘点滴’,可以根据茶树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特点,以及崂山当地土壤的质地,对灌溉水肥的次数和用量进行精准调控,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。”
除了科学施肥,科技小院还积极探索生态茶园建设模式。在茶树的行间,种植着蛇床草、豆科作物等,这种“茶-草-豆”复合种植模式,既能抑制杂草、减少病虫害,又能固氮培肥,改善茶园小气候,进一步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依赖。这种将先进技术与生态理念相结合的模式,正是科技小院致力于推广的核心。
山东崂山茶科技小院成立于2024年5月,由崂山区科协、青岛农业大学和青岛碧海蓝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建,是“政产学研用”紧密结合的典型范例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“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,助农惠农”,使得这一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,直接关联乡村振兴。
科技小院不仅是技术推广站,更是高层次知农爱农人才的培养基地。研究生们需长期驻扎茶园不少于120天,在“双导师”(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业专家)指导下,将论文写在崂山大地上。他们不仅参与测土配方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科研项目,还深入田间地头,为茶农举办技术培训会,录制线上微课,将先进的农业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。
据统计,小院自成立以来,已为崂山区2万余亩茶园提供技术支撑,完成茶叶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数千次,组织各类科技培训超千人次,有效带动了茶农增收和产业升级。
据了解,崂山秋茶采摘预计将于9月底结束。随着一份份量身定制的“营养餐”被茶树高效吸收,今年的崂山秋茶品质备受期待。山东崂山茶科技小院的实践充分证明,以科技为引擎,以人才为支撑,精准对接产业需求,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。这片浸润着科技汗水的秋茶,不仅饱含着自然的芬芳,更凝聚着智慧农业的丰硕成果,预示着崂山茶产业更加绿色、高效的美好未来。
020-88888888